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位置: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春秋学社成功举办“佣书成学:中古知识的结集、生产与传播”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12-10     访问次数:

12月8日下午6时,易倍体育官方官网春秋学社、学业辅导室在主楼638室举办了“佣书成学:中古知识的结集、生产与传播”主题讲座。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易倍体育官方官网曲柄睿老师作为嘉宾,由春秋学社企划部刘登奇同学主持。



讲座伊始,曲老师回顾了知识的生产与管理、书籍的制作与发行、知识的印刷影态、知识的口传与书面的形态、知识的本土经验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指出本土学者过去更关注知识的功能,外国学者更关注知识的结构。曲老师认为,如果我们要以知识史的视角反思中古学术,就应拥有“立体看待文献、观察动态过程、还原时代场景、把握人物观念”的意识与方法。



基于上述思路,曲老师进入对中古时期知识生产、结集和传播的讨论。学者抄书以积累学问、增长见识是中古时期常见的学习方式。曲老师通过古人“笔耕为养,佣书成学”的例子说明,抄书不仅仅是摘录且做改动,而是将钞本视作自己的成果。抄书的过程,并非仅仅是既有知识的整理,抄书者于其中改定字句,化用典故,结集成新的文本。概言之,抄书者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生产知识。类似需要辨析的概念还有强调另成新书的“撰”和化繁为简的“删”。以南朝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为例,曲老师指出中古著作多有化用前人之说而成其说的现象,其目的在立己见而成一家之言。

随后,曲老师就“打破知识边界的类书”展开探讨。曲老师认为,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在中古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基本目的在于储才以增长见闻,与此相比,宣示皇权的文化控制与某些特定团体试图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是次一等的考虑,且并非在所有类书中都有所体现。虽然类书的编纂着有着很宏大的野心,但是南朝几个著名的展示学者知识的例子,其知识来源都不是类书。曲老师继而分析,类书虽打破了知识的边界,却卷帙过大、分类不当,故在传播领域,类书一定程度上竞争不过钞本。



随后,曲老师重点讨论了“钞本与原本的竞争”问题。陆倕曾借人《汉书》而丢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臧严“尤精《汉书》,讽诵略皆上口”。上述普遍出现的“略”说明诸人背诵的是经过节略的《汉书》。节略是在抄录时主观造成的版本差异,其实还有一种客观造成的差异,便是抄写或者凭记忆默写时造成的异文,如同音不同字、记忆偏差和错漏等。伴随着记忆转化为写本以及不断转抄的过程,节略本或钞本《汉书》逐渐成为人们更多接触到的《汉书》,原本《汉书》反而在竞逐读者的角斗场中处于劣势。曲老师提示,应当重新审视钞本与原本的之间的关系。阅读节略本、非颜师古注本《汉书》所获得的历史认识和史学见识,恐未必与阅读官方所藏《汉书》的体验相同。两者之间的差异,似乎不能用“精英文本”和“通俗文本”来区隔,而应该视作某种文献在不同传播方式和不同接受方式的多元过程中,呈现出的多重面向。




最后,曲老师提出了知识史研究方法论层面的认识。知识的归纳方式、储存样貌和获取的便捷程度都可能影响它们的传播范围与效率;知识是否能够获得广泛的接纳,在一定程度上不取决于知识的价值,而取决于知识的获取效率。更进一步地,关注古代社会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将会刷新人们对古代某些成说的认识。

本次讲座以中古时期知识的生产、传播为核心,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立意高远。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中古思想史、知识史的相关问题向曲老师求教。曲老师耐心细致地予以回应。最后,曲老师与全体参会同学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春秋学社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