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师资队伍
位置: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师资队伍
杜水生.png  
基本情况

杜水生(1965.5-),山西省永济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1987年和1997-2000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完成理学学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吕遵谔教授;1987-1997年,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2000-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丁仲礼院士。2002年起,在易倍体育官方官网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及中国博物馆学、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发掘了洛阳北窑、洛阳栾川龙泉洞、甘肃环县楼房子、山西下川等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学术关注点是现代人起源和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目前担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易倍体育官方官网考古教研室主任。

主讲课程

本科生:考古学导论、博物馆学基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硕  士:史前考古研究
博  士: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献研读

出版专著

杜水生. 华北北部旧石器文化[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发表论文

中文:
[1]慕占雄, 陈国科, 杜水生, 王辉. 甘肃环县楼房子遗址2018年发掘简报[J].人类学学报, 2022, 41(01): 121-134.(通讯作者)
[2]杜水生, 任海云, 张婷. 山西沁水县下川遗址富益河圪梁地点2014年T1发掘简报[J]. 考古, 2021(04): 14-28.
[3]杜水生. 连续与断裂: 重新认识下川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研究上的意义[J]. 第四纪研究, 2021, 41(01):153-163.
[4]申艳茹, 王益人, 杜水生. 山西下川遗址流水腰地点的细石叶工业[J]. 第四纪研究, 2020, 40(01): 264-274.(通讯作者)
[5]杜水生, 王晶, 王益人, 单月英.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小白桦圪梁地点2015年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 2019(03): 383-408.
[6]杜水生,杨宇霞,王辉.文化交流或适应趋同:甘肃环县楼房子遗址2011~2012年发掘的新材料[J].第四纪研究,2019, 39(6): 1443-1456.
[7]王晶,杜水生.下川遗址船形细石核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8, 38(6): 1438-1448.(通讯作者)
[8]杜水生. 下川遗址新发现对北方细石器体系研究的意义——《北方细石器技术体系与下川遗址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综述[J]. 史学史研究, 2017(04): 121-123.
[9]杜水生, 周立, 庞海娇, 李璇, 王晶. 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2011年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 2017(02): 227-252.
[10]周立, 李璇, 庞海娇, 杜水生. 河南栾川旧石器时代晚期龙泉洞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 2011, 31(06):972-981.(通讯作者)
[11]杜水生, 杨丽荣, 刘富良, 丁仲礼. 洛阳北窑遗址年代再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1, 31(01): 16-21.
[12]刘富良, 杜水生. 洛阳北窑黄土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J]. 人类学学报, 2011, 30(01): 13-21.(通讯作者)
[13]杜水生, 刘富良, 朱世伟, 张敏, 李飞, 王璐. 洛宁县发现黄土石器工业[J]. 考古与文物, 2010(02): 14-17+59.
[14]刘富良, 杜水生. 河南洛阳新发现的黄土旧石器地点[J]. 华夏考古, 2010(01): 44-48.
[15]杜水生. 区系类型理论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影响[P].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2009,文物出版社,2010.
[16]杜水生, 刘富良, 朱世伟, 张民. 河南卢氏发现黄土旧石器[J]. 第四纪研究, 2008(06): 1000-1006.
[17]杜水生. 中西小石器文化比较[J]. 华夏考古, 2008(01): 34-38.
[18]杜水生, 刘富良. 华北北部小石器文化成因分析[J]. 考古学研究, 2008(00): 232-243.
[19]杜水生.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组织结构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6-69.
[20]杜水生. 山西陵川塔水河遗址石制品研究[J]. 考古与文物, 2007(04): 86-93+112.
[21]杜水生.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J]. 考古学报, 2007(02): 127-152.
[22]杜水生. 从博物馆的定义看博物馆的发展[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119-121.
[23]杜水生. 中国旧石器考古史上的两次大讨论[J]. 文物春秋, 2006(06): 1-6.
[24]杜水生. 中西方农业起源研究思想比较[J]. 晋阳学刊, 2006(06): 81-85.
[25]杜水生.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年代问题[J]. 华夏考古, 2006(03): 19-23+60.
[26]杜水生. 中国北方的石叶类遗存[J]. 中国历史文物, 2005(03): 82-87.
[27]杜水生. 人类起源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9.
[28]杜水生.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中晚期石制品原料初步分析[J]. 人类学学报, 2003(02): 121-130.
[29]杜水生.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中晚期以来人类行为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J]. 考古与文物, 2003(02): 22-26.
[30]杜水生. 中国北方早期智人与直立人对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L2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演化的影响[J]. 东南文化, 2002(09): 6-12.
[31]杜水生. 泥河湾盆地东部早期旧石器文化的石料与文化性质探讨[J]. 文物春秋, 2002(02): 8-15.
[32]杜水生, 陈哲英. 山西阳高神泉寺遗址石制品的初步研究[J]. 人类学学报, 2002(01): 50-58.
[33]杜水生, 钟家让.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地质序列的建立及意义[P]. 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 2000(00): 206-211.
[34]杜水生, 何嘉宁. 求索的足迹──记著名考古学家吕遵谔教授[J]. 文物世界, 2000(02): 14-17.
[35]杜水生. “莫维斯线”的涵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文物世界, 1999(04): 73-76.

英文:
[1] Xu Wang, Jing Sun, Fred J. Longstaffe, Xuejun Gu, Shuisheng Du, Linlin Cui, Xiaozhong Huang, Zhongli Ding. Climatic quantification and seasonality of the late MIS 3 in North China: A perspective from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fossil mammal teeth[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21, 272: 107222.(通讯作者)
[2] Tang Z, Du S, Liu F. Late Pleistocene changes in veget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human activity at Beiyao Site, Central China[J].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017, 244: 107-112.(通讯作者)
[3] Du S, Li X, Zhou L, et al. Longquan Cave: an early Upper Palaeolithic sit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J]. Antiquity, 2016, 90(352): 876-893.
[4] Du S, Liu F. Loessic palaeolith discovery at the Beiyao site, Luoya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Northern China[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4, 349: 308-315.

项目课题

一、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2106):黄土高原东南部“黄土石器工业”与中国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2007-2009),35万。
2. 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批准号:2009AB-11):陇东地区黄土石器工业与现代人起源研究(2009-2011),15万。
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子课题(批准号:XDA05130200):华北晚更新世人群应对环境变化的时序性行为与技术演化研究(2011-2015),50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372169):下川文化与现代人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适应过程研究(2014-2017),80万。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批准号:193108):甘肃环县楼房子遗址动物化石研究(2019-2020),8万。
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20&ZD257):下川遗址2014-2017年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研究(2021-2025),80万。

二、主持和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
1. 2007-2009年,参与(工地主持)洛阳北窑遗址的考古发掘
2. 2011年,参与(工地主持)洛阳栾川龙泉洞遗址的考古发掘
3. 2011-2012年,参与(工地主持)甘肃环县楼房子遗址的考古发掘
4. 2014-2017年,主持山西下川遗址的考古发掘
5. 2018年,主持甘肃环县楼房子遗址的考古发掘

获奖情况

1. 2020年《博物馆学基础》课程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大成国学奖

联系方式

ssdu@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