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动态
位置: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动态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邢义田教授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09-26     访问次数:

9月18日晚,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著名秦汉史专家邢义田先生来到我校,在主楼600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从出土文献和汉代画像谈秦始皇”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我校励耘学术讲堂历史学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历史学院张荣强教授主持。历史学院汪桂海、吴琼、黄国辉、李凯、曲柄睿等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练春海老师出席了这场讲座。

本次讲座共分为三部分。邢先生首先指出,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通过大量的出土材料,为我们认识秦汉时期的历史情况提供了传世文献之外的新材料。如秦二世继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湖南益阳兔子山益阳九号井出土秦二世诏书竹简及北大藏《赵正书》可供参考。前者称胡亥是奉秦始皇遗诏继位,后者更是明确表示秦始皇在生前就已经立胡亥为太子,均与传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有关记载相矛盾。但是,司马迁应当有机会看到当时流传的不同说法,目前的出土材料尚不足以否定司马迁所作的选择。邢先生认为,《赵正书》的目的是记载历史教训,属于语丛类图书,并非以考证历史事实为目的,因此它的记载并不一定符合历史真实。所以,司马迁没有采纳这一说法是应当有所本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司马迁出于个人立场做出选择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新出的出土材料不能过分迷信,应当让思考随时间发展。

之后,邢先生提出,墓葬图、文是由“情”“礼”出发的,沟通生者和死者的另一种性质的文本,不易用理性理解和掌握,解读难度相对官文书更大。他以著名的山东嘉祥武梁祠“荆轲刺秦王”画像石为例,指出虽然大量汉画像石中反映的故事与传世文献的记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作为重要道具的“督亢地图”却不翼而飞,而在《史记》版本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夏无且在汉画像石中同样难觅踪影。这反映了其时对于同一历史故事,地方石匠了解的民间流传版本故事和司马迁看到的版本存在很大的不同。邢教授还另外举了在鲁南地区画像石中相当常见的“捞鼎图”一题,指出画像石更能反映个人情感而不是家国大事,在这上面出现的“捞鼎图”与司马迁所记载的版本相比,被赋予了更多的求仙含义。

最后,邢先生和听众分享了他有关于秦王谋杀太子丹这一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从武梁祠的“豫让刺赵襄子”石引入,指出在邹城发现的另一被释为这一主题的画像石与其他该类画像构图有明显差异,实际上描绘当是《燕丹子》所记载的秦王谋杀太子丹的故事。从唐人文章和宋代话本来看,燕太子“渭水断桥”的故事知名度仍很高,而与人们熟知的版本不同,在民间故事中也存有太子丹未能归国的说法。这一故事出现在画像石上的原因是人们希望因此故事认定燕太子受到天命庇佑。人们对不能掌握的“天命”感到恐惧和浩叹,借这一故事浇自家的块垒,抒发对未知命运的感慨。邢老师再次强调,必须要了解文献的性质,能对我们研究历史问题有所裨益。

张荣强老师对整场讲座进行了点评,总结了整场讲座的内容。

本场讲座到场人数众多,场面十分热烈。邢义田先生思维敏锐,旁征博引,言语幽默,与听众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互动。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